萬眾矚目的“水十條”日前正式發布,將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近2萬億元。在第三方治污大行其道的背景下,污水第三方治理迎來的,是史上最大利好。
第三方治污撒向幾多魚 污水處理迎史上最大利好
第三方治理為環境治理注入新能量
2014年,“銅陵有色污染事件”、“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”至今觸目驚心。如何治理環境污染,尤其是工業減排,第三方治理是一條新路。
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,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。第三方治理是推進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專業化、產業化的重要途徑,是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有效措施。
2015年1月14日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部署改革創新治污模式。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善成表示,健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,有助于提高專業化水平和治理效果,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環境治理,推動環保產業特別是環境服務業加快發展。
一網撒向多少魚?
實際上,環境保護部推進第三方治理已有10余年,由于體制、機制不健全,法律、政策有待完善,一直進展緩慢?!兑庖姟返某雠_,是否能為第三方治理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之道?《意見》有哪些新提法,能否打開新市場?
據《中國環境報》了解,《意見》采用了許多新詞匯,比如環境績效合同服務、綜合環境服務、環境服務公司等,亮點很多;并涵蓋廣闊范圍,幾乎包括環保產業的所有方面,如市政基礎設施中的環境公用設施、工業園區的工業污染治理。
對于市政領域,《意見》繼承了包括“環境公用設施”在內的市政設施進一步市場化的具體要求,這些要求在《意見》第二部分“推進環境公用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”中得到細化。
與此前不文件不同的是,《意見》涵蓋了污染場地治理和區域性環境整治,通過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的方式進入環境修復市場,結合資本的力量和地方融資模式的改變,逐步打開環境修復領域的市場。
由于工業領域的第三方治理屬于企業之間的委托行為,《意見》并沒有很多強制性舉措,更多是通過加強環境監管和引導外包服務來促進第三方治理的形成,并在排污權交易、技術咨詢、績效評估等方面均有考慮,第十一條“限期第三方治理”引入了一定的強制手段。
污水第三方治理迎來“史上最大利好”
對于第三方治污,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會長文一波近日這樣描述:“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就像過去在自己家里做飯,現在到餐館去吃飯。過去企業自己建設和運行環境基礎設施,現在甚至未來,大家會選擇用市場的方式,把企業治污的事交給第三方來處理?!?
《人民政協報》日前報道也稱,涉及環境污染治理的領域都可以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。污水處理領域作為環境三大戰役中重要組成部分,也不例外。
4月16日,國務院印發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“水十條”),“水十條”中的解讀附件顯示,加大治污投資力度,將可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1.9萬億元,其中直接購買環保產業產品和服務約1.4萬億元,使環保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在“長牙齒”的新環保法背景之下,《人民政協報》日前稱,污水第三方治理迎來的,是史上最大利好。
據文一波介紹,現在的工業和市政污水排水量基本差不多,市政污水排水量一天1.6億噸,但工業污水的治理難度更大,從投資和運營成本來看,是市政的4到5倍。過去市政污水處理運營市場是500億元,工業的應該是2000億元規模。工業污水處理市場對第三方開放,體量會很大,市場潛力巨大。
工業廢水管理有望變革
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、環境保護部近期聯合下發的《關于調整排污費征收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》中提高排污費征收標準,意在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,促進治污減排;新征收標準帶來的環保成本上升。
對此,業內分析,這將更加迫使企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開展治污減排,成本問題重新抬上桌面,對提供工業廢水處理運營管理服務的企業而言,是難得的機遇??梢灶A測,企業“誰污染誰處理”的模式將被第三方專業工業廢水處理運營公司取代。
隨著國內工業市場不斷發展,工業廢水處理市場也空前高漲。就目前國內工業廢水處理生產運營管理情況,武漢某數據系統公司認為仍存在以下難點:
第一,工業廢水處理站規模不大,但站點數量多,地域分散。目前工業工藝在國內的制造業運用廣泛,隨著制造企業的大量發展,工業廢水處理站的配套建設也呈井噴態勢,廢水處理站數量快速增長,建造地域廣泛,給監管企業帶來的巨大的管理風險和挑戰。
第二,工業廢水處理站的生產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?,F場工藝流程、生產指標、設備運行參數很難做到實時監控,無法實現基于互聯網的遠程監測和基于智能移動設備的實時監測。
(來源:中國環保在線)